2017年和2018年我连续两届担任初三年级主管兼两个班的历史教学,2017届在生源状况明显逊于历届的情况下取得了6A人数14人,5A1B人数16人,单科千分之一2人,优秀率9.3%,合格率95%的好成绩,大大超过市平均水平,超出我们的预定目标,真正实现了“低进高出”。 2018年中考再创佳绩,6A学生27人,比例19%;单科千分之一4人,5A1B以上55人,比例38%;4A2B以上77人,比例53%;3A3B以上90人,比例62%;合格率100%;有20%以上的学生就读长沙四大名校本部,80%以上的学生就读省级示范性高中。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体初三年级老师团结协作、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是他们本着“不抛弃、不放弃,让每一个孩子都成才”的育人方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尤其是连续三年担任毕业班工作的陈鹏飞、李烨、陈勇平、胡晓科、范连香、张文等老师。
这两届的文综科的成绩也非常喜人,2017届A等人数52人,居全校第二;2018届A等80人,比率55%,居全校第一。回顾初三毕业班的历史教学,我认为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主要得益于我平时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1、注重基础知识的过关。文综虽然是开卷考试,但题目难度大、题量多,课本上一般找不到现成答案。如果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将会大大影响答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在第一轮复习中,我针对6本教材和4本乡土史考试内容,组织了30来次基础知识过关默写,大部分是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为了不增加学生负担,课后作业少布置或者不布置。每次默写4-5道题,15分钟内完成,有时提前告诉学生要默写的内容,做好准备,90分为合格,不合格的重默,直到过关为止。每次我都细心改卷、讲评,没有半点马虎,并将优秀答卷张贴、示范并表彰。孩子们也被老师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奖惩分明的办事作风所感染,由刚开始的不太情愿,到后来主动找老师补考。我很欣喜于他们的改变和懂事,他们也慢慢尝到了严谨求学的甜头,它带来的效果就是以后考试中客观题的得分率大大提高,答题速度也显著进步,2017届文综基础较差的宋声升、苏文喆、杨秉琳、王子芹、周鑫敏、张宇扬等同学中考文综都拿了A。2018届我所教班级117班42人,文综A等为40人(只有2人为B);116班43人,A等29人,其余全为B,无一个C等,优秀率达81%,而且32个5A1B中没有一位学生是因为文综而受影响的,这不能不归功于我的这一做法。注重基础知识的过关就是要将学生唤回书本,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将书越读越薄,实现由繁到简的升华,尤其是最后冲刺阶段更要将学生唤回书本。
2、注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渗透。在教育部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份文件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最新表述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史料教学与唯物史观教学,突出学科特点。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而历史的求真主要是通过史料和考古来完成。史料的教学需要教师阅读大量的历史著作,从中提取精简而又贴近课堂内容的史料,教师精心设计情景问题,通过学生阅读、思考、分析、综合提炼以解决问题。唯物史观更应该引起重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应该在教学中渗透,这也是道德与法制课的要求。
3、增强趣味性,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复习课往往比较枯燥,学生提不起兴趣,但作为老师,就必须化腐朽为神奇,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历史事件,教材交待得很简单,而且不是很连贯,比如,讲《辛亥革命—孙中山的革命活动》这一内容时经常具有跳跃性,学生就会问“这一期间孙中山做什么去了”,我在上课时会适当地补充一些历史事件,如孙中山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与夫人宋庆龄的小故事等等,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也填补了教材空缺,加强了知识的连贯性。再如:讲《美国内战》这一课关于“林肯的事迹和评价”,我补充介绍林肯最著名的演讲《葛底斯堡战役前的演说》和“林肯的婚姻悲剧”等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林肯这一伟大历史人物,在为他杰出的才华和人格魅力所折服的同时,也为他不幸的婚姻生活和英年早逝而扼腕叹息。
4、注重月考和模考的实效性和真实性。认真组织好每一次月考和模考,严肃考风考纪,杜绝舞弊现象,要把每一次月考当做中考看待,严肃认真地组考、监考、评卷、讲评,严格规范各项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它的实效性。初三月考和模拟考试均采用监考双轨制,即每个考场配备一名老师和一名家长两人监考,一名巡视行政领导,这种做法一方面能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以便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动态和各项表现,加强与任课老师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监考力度,保证了考试工作的严肃性。这项工作家长们的积极性非常高,踊跃报名参加。因此这几年初三中考能取得不错的成绩也离不开我们全体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5、团结协作是成功的前提。众力并,万钧举;人心齐,泰山移。文综和理综考试合卷合分本身就要求这两科的老师协同作战,知己知彼,齐头并进,只抓某一学科只会是前功尽弃,事倍功半。我们文综备课组的老师们都是并肩作战、统筹规划,经常在一起探讨教学工作,统一进度,统一要求,开展活动,安排外出学习,谁都不甘落后。在我们团队中,每一位老师各有优势,各有特点,我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正因为有了团队的协作,我们才取得今天的成功。
以上是我简单总结的几点教学经验,但从更高的目标和要求来看,这些成绩还远远不够,所以我觉得今后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1、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掌握记忆技巧。时间、地点、事件、人物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不少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收获不大,容易遗忘,所以老师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我应力争尝试教给学生多种记忆方法,如:分散记忆法、趣味记忆法以及引导学生记忆纲要等。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要求老师教给学生的是就某个知识点怎样分析理解的能力,并从中得到启发,所以我们还应继续努力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3、注重创设以学生为本的复习课模式。复习课教学中还应更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少讲少练,学生多讲多练,全方位覆盖,翻转课堂。
4、注重能力的提升。学习历史不应该停留在掌握基本的史实上,更应该学会评价历史事件,比如:《洋务运动》,首先可让学生自己随意评价,然后指导学生注意形式上的全面——评价可以分三步:(1)是什么;(2)积极作用;(3)消极作用。然后再让学生对某位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进行评价,比如:“评价李鸿章”,我们应对学生强调:一不要受文学作品和影视剧的影响,二要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不要用今天的尺子去衡量昨天的人。另外可以布置一些趣味性的作业,如你是某位历史人物,写一篇日记或随笔,如《我的1919》,你应该把自己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注重史实的阶级立场和逻辑关系,这样不仅需要学生准确把握史实,而且锻炼他们阶级分析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培养人文史观。
另外,对全体初三老师而言,在应对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中考中,在减负提质的大环境下,我认为还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处理好“要我学”和“我要学”的关系。老师们在关注知识传授的同时,还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处理好“学会”和“会学”的关系。老师们应关注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辨能力。既要埋头做事,还是抬头看路。
3、处理好“教学”和“教育”的关系。老师们不仅要做到学科育人,还要做到立德树人。知识传授是教学的最低级,老师更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兴趣培养、思维拓展、文化渗透。
4、处理好“硬分数”和“软实力”的关系。在面对开放性考试的今天,学生的能力、素养至关重要。
5、处理好“第一”和“唯一”的关系。面对新教材和新课标的改革,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既抓紧“听、说、读、看、写”基本技能的训练,又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核心育人的要求,是每一位老师应该深思的。
总之,初三复习课的创新虽然很难,但并不是山穷水尽,只要我们细心留意并琢磨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我校的学情和班情,就会发现前方柳暗花明,就会找到一条适合我校办学特点的课改之路。
(作者系中南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历史教师、校长助理兼教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