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接到任务起,我就在考虑研讨会上讲些什么。首先,我想到了学习语文的目的。我认为语文学习无外乎两点:一是为考试,一是为人生。“为考试”是现实的、近视的功利目标,而“为人生”才是长远的、真正的价值所在。
去年,温儒敏教授“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的发言基本坐实了有关新高考语文改革的传言。猛然间,我们意识到,未来的高考,对于读书少,不读书、不思考,少思考、语文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来说,已经不是噩梦,而是审判。如果我们不认真审视阅读的地位,不把阅读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老师自己不阅读,也不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仅凭学生少量的或浅尝辄止的阅读储备,是远远达不到新高考的要求的。
长沙市中考语文命题始终保持着与高考的接轨。目前长沙中考语文纯阅读的分值达54分;如果再算上名著阅读、古诗文默写、综合运用,算上材料作文的材料审读等等,“阅读”的总分数就不是简单的数字可以叠加了。另外,在题干的设置上,我们也可以发现,命题者有时会玩些“手段”,学生如果不细心审题,理解不了命题者的意图,就很容易栽跟头。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老师务必绷紧“阅读”的弦,深入研究学情、课程标准和考纲,认认真真组织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阅读”;特别是语文老师要保持耐心和定力,稳步、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不只语文,所有科目都将考验阅读水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已经不再是一招鲜了。学生现在如果不阅读,就学不好语文;学不好语文,就根本应付不了考试;又何谈服务于整个人生。
所以,我今天主要想跟老师们交流的就是:抓住“阅读”的这根主线,全面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和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让阅读成为学生成长的助跑器。
熟悉田径比赛的人都知道,径赛中的短跑往往会在选手起跑处设置助跑器,助跑器使运动员能有较大的着地力,在起跑时,使运动员的爆发力转化成较大的加速度,有助于短跑成绩的提升。借用到语文教学和日常工作、生活中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阅读是孩子成长中必备的催化剂。
阅读既然于考试和人生那么重要,又有如此丰富的内涵,那我们该如何让阅读成为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助跑器呢?
第一、教师率先垂范,先学生而读,与学生共读。
教师以教书育人为根本目的,但我们不能只重教书,不重读书。“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我们不仅要读经典作品,还要适当接触少儿读物,根据学生的胃口和教学实际,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的佳作。我们要结合课程标准中的推荐和学生学龄段的实际,向学生开具书目,定期检查阅读成果。凡是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书籍,老师应该先读,或者跟学生同步阅读,做到心中有数;不然,当学生问到书中相关内容,而我们只能“顾左右而言他”,那是何等尴尬啊!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所以,要想学生读,老师必须先走一步,或者一起走,以身作则,不然,对于学生阅读,我们就缺少了发言权和号召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的要点达12个,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实际上,光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标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就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我们在给学生开具书目时,必须考虑到阅读材料风格类型的多样性,关注各个不同时代、国家的优秀作品,以便扩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增加学生的阅读深度,纳百川,采众长,丰富内涵,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第二、给学生阅读时空,相机引导。
应试背景下,老师和家长的功利性都很强,特别是大部分家长,对于孩子课外阅读支持力度并不大,一看到孩子没看教科书,没做作业,看着“闲书”,就有可能大发雷霆。实际上,随着新教改的推进,大家不得不重新审视阅读的江湖地位了。
学校层面,我们语文开设了“经典阅读课”,但需要落实。作为学校规定课程,老师们要精心选择阅读文本,精心设计学案,精心组织实施。课程既可以是针对性很强的专题阅读,也可以是放手学生自由阅读;每次课程都应该有学生自主展示的环节。当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疑惑,抑或存在偏离主题主线的解读时,老师要适时地行使“传道受业解惑”的职能。
我本人执教初一初二时,就把“经典阅读课”交给学生,每节课由课代表提前确定课堂推荐佳作的学生,推荐学生提前一天向全班发放阅读文本,课堂上再登台讲述阅读体验,并跟其他同学互动。应该说,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
除了课堂阅读,我们更应该发动和组织学生课后自主阅读。毕竟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后能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能接触大量的优质阅读文本。当然,学生课后的阅读还要老师跟家长保持必要的沟通,取得家长最广泛的配合和支持。
另外,在组织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语文老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进行阅读方法和技能的专题指导,让学生在拥有悠游自得、天马行空的阅读体验时,不忘阅读的基本规律。
第三、家校一体,共同创设读书氛围。
随着中高考对阅读的要求提升,随着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申报和推进,我校读书活动的氛围正稳步营造。学校将因校制宜逐步建好书吧、师生阅览室,定期定量充实和更换图书,让师生随时随处可阅读新书、好书,同时通过课程设置保证校内阅读时间;学校将充分发挥文化墙、校园网和板报专刊的作用,引导学生读书;我们更希望全体老师读书,开展专题读书活动。早几年,普教中心就曾组织过“读书活动”,我们中小学都有老师参加,,于志芬老师那次还获得特等奖。前年王教授来学校时,倡议全员读《论语》,但实际上,我们读经典者甚少,更多的是碎片化阅读。
除了学校,我们要通过家委会、社区和街道等渠道,向家长宣传书香校园建设的理念与做法,争取家长和社会广泛支持,倡导亲子阅读,引导家长创建书香之家。只有实行家校共建,一体连枝,让学生在离开书香氛围浓郁的校园后,还能回到书香氤氲的幸福快乐之家;让他们感受到离开家时,家是他们快乐的起点,回家时,家是他们幸福的终站,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阅读兴趣才会长时间存储,才能把阅读真正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既能满足考试的需要,更能造福自己的人生。
第四、丰富读书活动载体,明确读书重点。
我们要定期开展丰富有趣的读书活动,推进阅读活动的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和完善文学社团等学习型组织,通过举办师生读书交流会、读书专题讲座、手绘经典活动等形式,使师生成为创建“书香校园”活动的一支生力军。
学校要根据学生和教职工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量化指标;要推进经典诵读活动形式多样化;要倡导师生品读名著,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陶冶审美情操,丰富人生经验,开阔人生视野;倡导坚持每天摘一点、背一点、读一点、写一点、讲一点的“五点”读书方式。
我执教初一初二时,均要求学生认真开展课外阅读,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主要包括内容概括、好词好句摘录并适当赏析、写作技巧借鉴、读后感四部分。这样做紧扣了中考记叙文考查要求,虽有些功利,效果也差强人意,但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有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老师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曾下发有关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全民阅读工作8个着力点。时至今日,全民阅读正按着预定方向,有的放矢地推进!作为学生,阅读“量”和“质”的提升,已成为人生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项中心工作。
老师们,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促进行动,从而可能改变命运。让我们行动起来,开展全员阅读,率先在全校掀起一股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老师们的阅读可以从《课程标准》开始,可以从《论语》开始,深刻理解其内涵,并自觉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以此,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既为考试,更为人生。我坚信,阅读带给人的宝贵财富是一辈子都受用不尽的!
阅读可以增加人的文化底蕴,可以提升人的品味,可以成为我们成长的助跑器!
阅读可以让生活更加美好!谢谢大家!
(作者系中南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语文教师、教务主任兼初三年级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