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一周的“支教”,我的感受只有四个字——忐忑不安。
有句口号,叫做“扶贫必扶智”。我们的支教活动,是中南大学江华县扶贫工作的一部分,今年到了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就教育扶贫方面,开始从课堂教学、送教进校、资源共享等方面对大圩中学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帮扶。如此光荣的任务,我们能否出色地完成?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我充满干劲的同时也倍感忐忑。
大圩中学对我们期望很大。他们2017届中考成绩排名全县第三,但之后的三个年级,由于生源流失严重等原因,排名全部在十名之后。我们通过上课、查作业、看试卷等方法摸底,发现学生基础确实很薄弱,学习习惯也没养成,一个班60多名学生,可能有六七名课堂上不翻书不写字的。要想短期改变,难度极大。因此,这种期望,就变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不光我们,还有所有的后来者,对此谁能心安?
这次我们所到之处,所有人都非常热情。县教育局教研室领导和语数外教研员全程陪同,本校和附近三所中学的老师随堂听课,听完课还要点评研讨。学生们也很淳朴、热情,不管在哪里碰到,都能看到笑脸,听见问候。但是他们越是热情,我们恐怕就越是感觉责任重大,越是难以内心平静了。
大圩中学所在的江华县大圩镇,地处湘粤桂三省之交,离长沙百度距离575公里。但偏僻不等于封闭,老师们见过的世面也不少。去年,全县所有中学都在推广“杜郎口模式”;从早上5点45分起床到晚上9点15分熄灯等时间安排,可以看到衡水中学的身影;老师们口中,“品格教育”、“高效课堂”、“小班制”、“走班制”随时会脱口而出。我们能给他们带去些什么呢?这个问题简直使我坐立不安。想想这些年,教育改革轰轰烈烈,名师、理论、模式,你方唱罢我登台,复制成功的案例有几个?我们最实用的武器,叫“双主五环”。我们推出后,老师们也看到了它突出主体、注重素质、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优点,开始和我们探讨,也有的学习、效仿。
当然,压力再大,困难再多,大家还是干劲很大,信心也很足。我也相信,三年之后,忐忑必将变为欣喜。我期待那一天的到来。